时间: 2025-05-02 03:4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48:26
“凝冬”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冬天寒冷到极致,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霜或冰的状态。基本含义是指冬季的严寒和冰冻。
在文学中,“凝冬”常用来形容季节的寒冷和寂静,如“凝冬的夜晚,大地一片寂静”。在口语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人心情的冷淡或环境的冷清,如“他的态度凝冬般冷漠”。在专业领域,如气象学,可能会用来描述极端低温天气现象。
同义词中,“严冬”强调冬季的严峻和寒冷,“酷寒”则更强调寒冷的程度,“冰封”则侧重于冰冻的状态。反义词中,“盛夏”、“酷暑”和“炎夏”都与“凝冬”形成鲜明对比,分别强调夏季的繁荣、炎热和高温。
“凝冬”由“凝”和“冬”两个字组成。“凝”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凝结、凝固,“冬”字则代表冬季。这个词汇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在*文化中,冬季常被赋予寂静、内敛的象征意义,“凝冬”也因此带有这种文化色彩。在社会背景中,冬季的寒冷可能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惯和社交活动,使得“凝冬”这个词汇在描述社会现象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凝冬”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寒冷、寂静和孤独。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白雪皑皑的景象、冷风刺骨的感觉以及冬日里温暖的家的温馨。这种联想可能会影响人们在表达寒冷、孤寂或温馨情感时的选择。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描述某个特别寒冷的冬天时使用“凝冬”这个词汇,或者在写作中用来营造一种冷清的氛围。例如,回忆一个凝冬的夜晚,独自一人在雪地中行走的情景。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凝冬的夜,星辰凝结成霜,月光洒在冰封的湖面上,一片寂静。”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被雪覆盖的森林,寂静无声;结合音乐,可以是一首缓慢、低沉的钢琴曲,营造出寒冷而宁静的氛围。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冬季严寒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都能传达出寒冷和冰冻的感觉。例如,英语中的“frozen winter”或“bitter cold”也能传达类似的意义。
“凝冬”这个词汇在描述冬季的寒冷和寂静时非常有力,它不仅传达了物理上的寒冷,还可能引发情感上的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1.
【凝】
(会意。古冰字,从水,从疑。疑,止也。疑亦声。本义:结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凝,水坚也。 、 《广雅》-凝,定也。 、 《诗·卫风·硕人》-肤如凝脂。 、 《考工记》-凝土以为器。 、 《礼记·乡饮酒义》-天气严疑之气。 、 枚乘《七命》-霜锷水凝。 、 唐·岑参《走马川行》-幕中草檄(xì)砚水凝。
【组词】
凝寒、 凝冰、 凝雨、 凝涸、 凝霜
2.
【冬】
(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引证】
《说文》-冬,四时尽也。 、 《诗·邶风·谷风》-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 《诗·陈风·宛丘》-无冬无夏。 、 《后汉书·张纯传》-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
【组词】
冬暖夏凉;冬酿、 冬温、 冬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