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4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43:14
词汇“施手”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其定义和用法可能相对模糊。根据字面意思,“施手”可以理解为“动手实施”或“亲自参与”某项活动。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分析:
“施手”字面意思是指亲自参与或动手实施某项工作或活动。它强调的是实际行动和参与。
由于“施手”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人亲自参与某项工作,强调其亲力亲为的态度。在口语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或特定语境中,可能会用来强调实际操作的重要性。
由于“施手”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施”(实施、执行)和“手”(动手、参与)两个字组合而成,强调实际行动和参与。
在**文化中,强调亲力亲为和实际行动的价值观念较为普遍。因此,“施手”这个词汇可能在某些强调实践和参与的语境中被使用。
“施手”这个词汇可能给人带来积极、务实和参与感强的情感反应。它强调的是实际行动和参与,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勤奋、负责和积极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太会使用“施手”这个词汇,但在某些强调实际操作和参与的场合,如志愿服务、项目管理等,可能会用到类似的表达。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晨曦微露,他施手耕耘,
汗水滴落,映照希望的光辉。
“施手”可能让人联想到勤劳的农民在田间劳作的画面,或是工人在工厂中忙碌的身影。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工具的敲击声或劳动时的呼吸声。
由于“施手”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太明确。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et hands-on”或“take action”。
“施手”这个词汇强调的是实际行动和参与,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太常用,但在某些强调实践和参与的语境中,它是一个有力的表达。通过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理解了实际行动和参与的重要性,这对于我的语言学和表达都有积极的影响。
1.
【施】
(形声。从(yǎn),也声。本指旗帜)。
旗飘动。
【引证】
《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旖施,柔顺摇曳之貌。 、 《说文》-施,旗貌。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旖旎(施)从风。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