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5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57:36
劫营:字面意思是指攻击敌方的营地或营寨,通常在夜间进行,以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这个词汇在军事领域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古代战争中,劫营是一种常见的战术手段。
文学: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劫营常常被描述为一种紧张刺激的战斗场景,用以展现英雄人物的智勇。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劫营一词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可以用来比喻性地描述某种突然的、出其不意的攻击或破坏行为。 专业领域:在军事历史、战术研究等领域,劫营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讨论和分析古代战争中的战术策略。
同义词:夜袭、偷袭、突袭。这些词汇都强调了在敌人不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攻击。 反义词:防守、固守、坚守。这些词汇与劫营相对,强调的是保护和防御。
词源:劫营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劫”意味着抢夺或攻击,“营”指营地或营寨。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劫营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语境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更多地出现在历史或军事相关的讨论中。
在古代**,劫营是一种常见的战术,反映了当时战争的特点和军事智慧。这种战术的成功往往依赖于将领的智谋和士兵的勇气。
劫营一词往往带有一种紧张和刺激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夜间的战斗、火光和刀剑交击的声音。它也常常与英雄主义和智谋联系在一起。
在日常生活中,劫营一词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战争或军事策略时,它是一个重要的词汇。例如,在观看历史战争电影或阅读相关书籍时,可能会频繁遇到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夜幕低垂,星光稀疏,
赵云策马,劫营如风。
刀光剑影,敌营惊梦,
英雄胆色,千古传颂。
视觉:劫营的场景可能包括夜色中的火光、士兵的影子、刀剑的闪光等。 听觉:可能包括马蹄声、刀剑碰撞声、士兵的呼喊声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战术也有相应的词汇,如英文中的“night raid”或“surprise attack”,虽然具体用法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相似。
劫营作为一个军事术语,虽然在现代日常语言中使用不多,但在历史和军事研究中仍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反映了古代战争的特点,也体现了人类在冲突中寻求优势的智慧。在学*这个词汇时,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其在特定语境中的重要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1.
【劫】
(会意。从力,去声。本义:以强力使对方欲去而不得)。
威胁;威逼。
【引证】
《说文》-劫,人欲去,以力胁止,曰劫。 、 《礼记·儒行》-劫之以众。 、 《战国策·秦策》-已珉欲以齐秦劫魏。 、 《荀子·解蔽》-故口可劫而使墨云。 、 《淮南子·精神》-不可劫以死生。 、 《汉书·高帝纪》-因以劫众。 、 宋·苏洵《六国论》-积威所劫。
【组词】
劫杀、 劫略、 劫盟、 劫质
2.
【营】
(形声。从宫,荧(yíng)省声。宫,房子,与居住有关。本义:四周垒土而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币居,谓围绕而居。”桂馥义证:“营谓周垣。”-营,币居也。 、 《五等论》。注:“布居也。”-众目营方。 、 《礼记·礼运》。按,四围拥土也。-冬则居营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