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2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26:17
“星期”是一个时间单位,通常指一周中的某一天。在现代汉语中,“星期”常用来指代一周的七天,即星期一至星期日。这个词汇源自古代对天体**的观察,特别是对月相变化的周期性观察。
“星期”一词源自古代对天体的观察,特别是对月相变化的周期性观察。在古代,一周七天的概念与星宿和神话有关,每个“星期”对应一个特定的星宿或神话人物。
在**文化中,“星期”与传统的农历和节气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时间观念。在现代社会,“星期”是工作和休息的基本时间单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社交活动。
“星期”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与时间流逝和个人计划有关。例如,星期一可能让人感到工作压力,而星期五则带来周末的期待和放松感。
在我的生活中,“星期”是规划工作和休闲时间的基础。例如,我会在每个星期制定工作计划,并在星期五晚上安排社交活动。
在诗歌中,“星期”可以用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节奏:
星期一的晨光,
唤醒沉睡的梦想。
星期五的夜晚,
星光下的欢畅。
在英语中,“星期”对应的是“week”和“day of the week”,如“Monday”至“Sunday”。不同文化对星期的命名和重视程度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相似。
“星期”作为时间单位,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基础,也是文化和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星期”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生活,感受时间的流逝,并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灵活运用这一词汇。
1.
【星】
(象形。从晶,生声。晶象形。本义:星星)。
同本义 宇宙间发射或反射光的天体。
【引证】
《说文》。按,散文则统谓之星,对文则五纬为星,二十八宿为辰。-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 、 《书·尧典》-日月星辰。 、 《书·洪范》。郑注:“星,五星也。”-四曰星辰。 、 《荀子》-列星随旋,日月递炤。(炤:照耀)
【组词】
星筹、 星霜、 星桥、 星布、 星列
2.
【期】
(形声。从月,其声。金文从日,其声。战国古文从日,丌(qí)声。日、月都有表时间的意思。本义:约会,约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会者,合也,期者,邀约之意,所以为会合也。”-期,会也。 、 《易·归妹》-归妹愆期。 、 《管子·侈靡》。注:“匝一月曰期。”-若旬虚期于月津。 、 《礼记·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叔孙旦而立期焉。 、 《史记·留侯世家》-与老人期,后何也? 、 《世说新语·方正》-与友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