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2:38
劫火(jié huǒ)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灾难性的火焰,通常用来形容极其猛烈、破坏性极大的火灾。在更深层次的含义中,它也可以比喻为任何具有毁灭性的**或灾难。
劫火一词源自概念,原指世界毁灭时的大火。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被广泛应用于描述任何具有毁灭性的。
在**文化中,劫火常与历史的变迁和灾难联系在一起,象征着破坏与重生。
劫火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悲壮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毁灭与希望并存的复杂情感。
在个人经历中,劫火可能与某次亲眼目睹的火灾或听闻的历史**相关,成为记忆中的一部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劫火燃尽旧梦,新生于灰烬之中。”
劫火可能让人联想到熊熊燃烧的火焰、破碎的玻璃声和人们的呼救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inferno”或“cataclysmic fire”,但它们在文化内涵和使用上可能有所不同。
劫火这个词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破坏,也触及了文化和情感的深层。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能力,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复杂的情感和历史背景。
1.
【劫】
(会意。从力,去声。本义:以强力使对方欲去而不得)。
威胁;威逼。
【引证】
《说文》-劫,人欲去,以力胁止,曰劫。 、 《礼记·儒行》-劫之以众。 、 《战国策·秦策》-已珉欲以齐秦劫魏。 、 《荀子·解蔽》-故口可劫而使墨云。 、 《淮南子·精神》-不可劫以死生。 、 《汉书·高帝纪》-因以劫众。 、 宋·苏洵《六国论》-积威所劫。
【组词】
劫杀、 劫略、 劫盟、 劫质
2.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