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01: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01:59
劫难:指灾难、祸患,特指严重的灾难或不幸**,通常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色彩。
“劫难”一词源自汉语,其中“劫”字古已有之,指灾难、劫数,而“难”字则指困难、不幸。两者结合,形成了表示严重灾难的词汇。
在文化中,“劫难”常与中的“劫”概念相联系,指无法逃避的灾难。在社会背景中,它常被用来描述历史上的重大灾难**,如战争、饥荒等。
“劫难”一词给人带来沉重、悲伤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痛苦、损失和无助。它影响着人们对不幸的认知和表达,常用于强调的严重性和后果的深远。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用“劫难”来形容自己或他人经历的重大不幸,如亲人去世、重大疾病等,用以表达对其影响和后果的深刻认识。
在诗歌中,可以将“劫难”融入描述自然灾害的诗句中,如:
风卷残云,雷鸣电闪, 劫难降临,大地颤抖。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自然灾害的画面,如洪水、地震后的废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灾难发生时的警报声、人们的呼救声等。
在英语中,“劫难”可以对应为“catastrophe”或“calamity”,它们在表达灾难的严重性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具体语境和文化内涵上可能有所不同。
“劫难”一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描述了灾难的严重性,还承载了人们对不幸*的情感和认知。通过对“劫难”的学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丰富语言表达的深度和广度。
1.
【劫】
(会意。从力,去声。本义:以强力使对方欲去而不得)。
威胁;威逼。
【引证】
《说文》-劫,人欲去,以力胁止,曰劫。 、 《礼记·儒行》-劫之以众。 、 《战国策·秦策》-已珉欲以齐秦劫魏。 、 《荀子·解蔽》-故口可劫而使墨云。 、 《淮南子·精神》-不可劫以死生。 、 《汉书·高帝纪》-因以劫众。 、 宋·苏洵《六国论》-积威所劫。
【组词】
劫杀、 劫略、 劫盟、 劫质
2.
【难】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引证】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资治通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诸葛亮《出师表》-危难之间。 、 《国语·晋语》-以免于难。 、 《资治通鉴》-芟夷大难。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故及于难。
【组词】
排难解纷;苦难、 逃难、 落难、 蒙难、 罹难、 避难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引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组词】
发难、 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