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2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23:19
“冯唐已老”这个词汇源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赠卫八处士》诗中的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字面意思是冯唐这个人已经老了。这里的“冯唐”并非指具体的某个人,而是一个泛指,用来比喻有才华的人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老去,才华未得到充分施展。
在文学语境中,“冯唐已老”常用来表达对时光流逝、人才未尽其用的感慨。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人生、职业发展等话题时,可能会被引用。在专业领域,如文学研究、历史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分析诗人的情感和时代背景。
“冯唐已老”源自杜甫的诗句,后来成为汉语中的一个成语,用来比喻有才华的人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老去,才华未得到充分施展。这个成语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引用,成为表达对时光流逝和人才未尽其用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对人才的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是常见的主题。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才华和时间的重视,以及对人才未得到充分施展的遗憾。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它让人联想到那些有才华却未能充分施展的人,以及随着时间流逝,一切都在变化的事实。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会在讨论人生规划、职业发展等话题时被引用,用来表达对时光流逝和人才未尽其用的感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冯唐已老,岁月如梭,才华未尽,心事重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老者坐在窗前,望着远方,脸上带着淡淡的哀愁。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抒情的古典音乐,如肖邦的《夜曲》,来增强这种情感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表达了时间不等人,人才随着时间流逝而老去的概念。
“冯唐已老”这个词汇深刻地表达了*人对才华和时间的重视,以及对人才未得到充分施展的遗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展示了汉语的丰富性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扬子《解嘲》徒自遣,冯唐已老复何论。
谢朓每篇堪讽诵,~听吹嘘。
西汉时期,书生冯唐饱读诗书,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当官,他亲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都没有如他所愿。直到汉武帝时期,冯唐被推举为贤良,汉武帝也认为他有才学,但是他时年90岁了,白发斑斑,已经不能再任职了
1.
【冯】
(形声。从马,冫声。冫,古冰字的楷书写法。本义:马跑得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冯,马行疾也。
【组词】
冯冯
2.
【唐】
(形声。小篆作字形。从口,庚声。本义:大话)。
广大。
【引证】
扬雄《甘泉赋》-平原唐其坛曼兮。
【组词】
唐唐、 唐皇
3.
【已】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同本义。
【引证】
《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鸡鸣不已。 、 《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德音不已。 、 《史记·项羽本纪》-以故事得已。 、 《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 《孟子·告子上》-是亦不可以已乎? 、 《后汉书·列女传》-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组词】
不已
4.
【老】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手里拿着拐杖的老人形。本义:年老,衰老)。
五十至七十岁的高龄。
【引证】
《说文》-老,考也。七十曰老。 、 《礼记·曲礼》-七十以上曰老。 、 《国语·吴语》。注:“六十曰耆,七十曰老。”-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以告。 、 《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六十称耋,七十称老。”-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 、 《楚辞·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 、 《管子·海王》注-六十以上为老男,五十以上为老女。 、 《后汉书》-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组词】
老钝、 老家人、 老院子、 老丹青、 老行、 老姐、 老杜、 老羸、 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