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0:36
“放辟邪侈”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但组合在一起时,它们共同表达了一种极端的放纵和奢侈。具体来说:
综合起来,“放辟邪侈”形容人行为放纵,生活奢侈,不遵循正道,过度追求物质享受。
在文学作品中,“放辟邪侈”常用来批评那些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精神修养的人。在口语中,这个词组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社会现象或个人行为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伦理学,这个词组可能被用来分析消费主义和社会价值观。
“放辟邪侈”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其字面意思和现代用法基本一致。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组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文学或学术语境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节俭和克制被视为美德,而“放辟邪侈”则被视为不良行为。在现代社会,随着消费主义的兴起,这个词组有时被用来批评那些过度消费和忽视精神需求的现象。
这个词组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过度放纵和物质主义。它可能引发对社会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组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个人消费*惯或社会现象时,可能会被提及。例如,在讨论如何平衡物质享受和精神需求时,这个词组可能会有所帮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放辟邪侈,繁华落尽,
物质之梦,终成空。
节俭朴素,心灵之光,
精神之舟,驶向远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奢华宴会的画面,金碧辉煌,但缺乏真正的情感和精神内涵。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节奏快速、旋律华丽的音乐,来表达这种过度放纵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extravagant”(英语)或“luxurieux”(法语),它们都表达了过度奢侈和放纵的概念。
“放辟邪侈”这个词组在描述过度放纵和奢侈行为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特定社会现象,还促使我们反思如何在物质享受和精神需求之间找到平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组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来批判和分析过度消费主义。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
然而民不知义,复迫困穷,~而入于罪者,非陛下陷之乎?
1.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2.
【辟】
(形声。从门,辟声。本义:打开,开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辟,开也。 、 《虞书》-辟四门。 、 《易·系辞传》-辟户为之乾。 、 《聊斋志异·促织》-唇吻翕辟。 、 唐·李朝威《柳毅传》-语毕而宫门辟。
【组词】
辟阖、 辟翕、 辟门、 辟面、 辟道、
3.
【邪】
(mòyé)。
古同疑问词“耶”。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欺秦邪。 、 《世说新语·自新》-令名不彰邪。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何预我邪。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是且非邪。 、 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资治通鉴》-可迎之邪。 、 《资治通鉴·汉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语助词,表反诘,吗)!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此画果真邪。 、
4.
【侈】
(形声。从人,多声。本义:自高自大,盛气凌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掩者,掩盖其上;胁者,胁制其旁。凡自多以陵人曰侈。此侈之本义也。”-侈,掩胁也。 、 《诗·小雅·巷伯》-侈兮哆兮。
【组词】
侈慢、 侈满、 侈然、 侈傲、 侈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