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00: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00:12
词汇“放远”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组合词,由“放”和“远”两个字组成。在这里,我们可以尝试对其进行一些分析。
“放远”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将某物或某事放置或考虑在较远的位置或时间。基本含义可能是指扩大视野,考虑长远,或者将注意力或目标放在更远的未来。
由于“放远”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人物的远大志向或对未来的深思熟虑。在口语中,它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是在特定的讨论长远规划或战略的场合。
由于“放远”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现代汉语中由常用词汇“放”和“远”组合而成的一个表达。
在鼓励长远规划和战略思维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放远”可能被赋予积极的意义。
“放远”可能让人联想到深思熟虑、远大志向和未来导向的情感反应。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对长远目标的追求。
在个人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规划职业发展或个人目标时使用“放远”这个概念,提醒自己要有长远的眼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放远心怀,梦飞翔,穿越时空的界限,追寻那无尽的远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处,眺望远方的景象,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悠扬的旋律,象征着对远方的向往。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概念可以通过其他词汇或表达来传达,如英语中的“think long-term”或“have a vision for the future”。
“放远”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醒我们在思考和行动时要考虑长远,这对于个人和组织的发展都是重要的。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1.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2.
【远】
(形声。从辵(chuò),袁声。本义:走路走得长)。
同本义 。引申距离大,相隔远。与近相对。
【引证】
《说文》-远,辽也。 、 《尔雅》-远,遐也。 、 《礼记·王制》。注:“九州之外也。”-屏之远方。 、 《礼记·中庸》-柔远人也。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 、 《战国策·赵策》-念悲其远。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 《左传·三十三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 唐·杜牧《阿房宫赋》-缦立远视。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 、 《广东军务记》-极目远望。
【组词】
远行无急步、 远游之戒、 远招近揖、 远水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