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30 00:50: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30 00:50:10
词汇“放迹”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放”可以理解为释放、放开,而“迹”通常指痕迹、足迹。结合起来,“放迹”可能指的是留下痕迹或足迹的行为,或者是指某种痕迹、足迹的显现。
由于“放迹”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地方留下的深刻印象或影响。
由于“放迹”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放”和“迹”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放迹”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或地方留下的深刻影响或痕迹。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用“放迹”来形容自己在某个地方留下的记忆或影响,例如在旅行中留下的足迹。
由于“放迹”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详。
“放迹”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提供了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可以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在某个地方留下的痕迹或影响。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1.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2.
【迹】
同本义。
【引证】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
【组词】
浪迹天涯;人迹、 人迹罕至;迹蹈、 迹状、 迹响
留下的印子。
【引证】
《聊斋志异·促织》-蟆入草间,蹑迹披求。
【组词】
痕迹;血迹;笔迹;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