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3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5:48
词汇“三征七辟”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或词汇。经过查询,这个词汇在现有的汉语词典和文献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记录。因此,我将基于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进行分析。
“三征七辟”字面意思可能是指“三次征召,七次拒绝”,暗示一种坚决的拒绝态度。这里的“征”可以理解为征召、召唤,而“辟”则可能指避开、拒绝。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难以具体讨论。如果存在特定的历史或文学背景,它可能用于描述某人对于权威或邀请的多次拒绝。
由于缺乏具体的使用实例,以下句子仅为假设:
由于“三征七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它可能是某个特定文献或故事中的用语,未被广泛流传。
如果“三征七辟”出现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或文学作品中,它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隐士或高洁之士的尊重和理解。
这个词汇可能给人以坚定、高洁的联想,也可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的例子较少。如果遇到相关的故事或情境,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人的坚定立场。
在创作中,可以将“三征七辟”用于描述一个角色对于世俗诱惑的坚决拒绝,展现其高洁的品质。
由于词汇的特殊性,视觉上可能联想到隐士的形象,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古琴的悠扬声音。
由于词汇的特殊性,难以进行跨文化比较。
“三征七辟”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使用和理解需要特定的语境和背景知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和历史。
于是隐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
1.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2.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
3.
【七】
(指事。从一ㄣ。画以纪数。本义:六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 、 《礼记·月令》-其数七。 、 《汉书·律历志》-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 、 《大戴礼记·易本命》-七主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七。”-七日得。 、 《周礼·考工记》-凡攻木之工七。 、 《诗·邶风·凯风》-有子七人。
【组词】
七宝、 七出、 七年、 七秩、 七雄
4.
【辟】
(形声。从门,辟声。本义:打开,开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辟,开也。 、 《虞书》-辟四门。 、 《易·系辞传》-辟户为之乾。 、 《聊斋志异·促织》-唇吻翕辟。 、 唐·李朝威《柳毅传》-语毕而宫门辟。
【组词】
辟阖、 辟翕、 辟门、 辟面、 辟道、
1. 【三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