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5:58
词汇“噤口卷舌”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两个动词短语组成,分别是“噤口”和“卷舌”。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噤口:闭口不言,不说话。 卷舌:舌头卷起,形容不敢说话或说话困难。
结合起来,“噤口卷舌”形容因为害怕、紧张或其他原因而不敢说话,或者说话时显得非常困难。
“噤口卷舌”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两个描述动作的词语组合而成,形象地表达了不敢说话的状态。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不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逐渐增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权威和长辈是一种美德,因此在面对权威时保持沉默有时被视为一种礼貌。然而,在现代社会,过度沉默也可能被视为缺乏自信或表达能力。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如紧张、害怕或尴尬。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在重要场合或面对权威时的无助感。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重要的工作汇报中感到非常紧张,结果就是噤口卷舌,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诗歌中,可以将“噤口卷舌”融入描述人物心理状态的句子中,如:
夜深人静时,心事重重,噤口卷舌,唯有月光知晓。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紧张或害怕时,嘴巴紧闭,舌头卷起的形象。听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沉默的氛围,或者是心跳加速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ngue-tied”或“speechless”,它们也用来形容因为紧张或害怕而无法说话的状态。
“噤口卷舌”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沟通障碍,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反映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这个成语,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他人情感状态都有重要意义。
1.
【噤】
闭口。
【引证】
《说文》-口禁,口闭也。从口,禁声。 、 《楚辞·思古》-口噤闭而不言。 、 杜甫《朱凤行》-翅垂口噤心甚劳。
【组词】
噤声、 噤窄、 噤口卷舌
关闭;封闭。
【引证】
潘岳《西征赋》-有噤门而莫启。
【组词】
噤门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3. 【捲】 拳头。
4.
【舌】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 、 《易·说卦》-兑为口舌。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在窍为舌。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组词】
舌举、 舌挢不下、 舌刺刺、 舌敞唇穿、 舌簧、 舌干唇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