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2:46
词汇“正儿巴经”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主要在北方方言中使用,尤其是在北京话中较为常见。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正儿巴经”字面意思是指“真正、确实、认真”的意思,用来强调某件事情的真实性或者某人的态度是认真的。
在口语中,“正儿巴经”常用来强调说话人的态度是认真的,或者所描述的事情是真实的。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增加对话的生动性和真实感。在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因为它带有一定的口语色彩。
“正儿巴经”这个词汇的具体词源不太清楚,但它应该是从北京方言中发展出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更多人所接受和使用。
在*北方,尤其是北京地区,这个词汇非常流行,反映了当地人的语言惯和表达方式。它体现了北方人直爽、认真的性格特点。
使用“正儿巴经”这个词汇时,我联想到的是一种真诚和认真的态度,它让我感觉到说话人是值得信赖的。
在我的生活中,我经常听到朋友们用“正儿巴经”来强调他们的认真态度,尤其是在讨论重要事情时。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正儿巴经的誓言,如同星辰不灭。”
当我听到“正儿巴经”这个词汇时,我联想到的是一个人认真地说话,表情严肃,眼神坚定。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seriously”或“for real”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正儿巴经”这个词汇虽然带有一定的方言色彩,但它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和真实感。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方言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融入不同的语言环境。
1.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2.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
3.
【巴】
(象形。小篆象蛇形。本义:大蛇)。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引证】
《说文》-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 、 《山海经·海内南经》。注:“说者云,长千寻。”-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 《山海经·海内经》。注:“即巴蛇也。”-朱卷之国,有黑蛇青象,食象。
4.
【经】
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引证】
《韩非子》-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 、 《中国歌谣资料》-叔叔伯伯来经布,廿五个筒子满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