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0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07:36
词汇“正俗”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正”和“俗”。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正俗”字面意思是指正确与通俗,通常用来形容事物的标准或风格既符合规范又容易被大众接受。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以指代一种平衡,即在保持正式和规范的同时,也考虑到大众的接受程度和通俗性。
“正俗”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构成部分“正”和“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词汇,用以描述一种平衡状态。
在**文化中,“正俗”常常与中庸之道相联系,强调在各种社会和文化实践中寻求平衡。
“正俗”给人一种稳重而又不失亲切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一种和谐的社会状态,既有秩序又不失人情味。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正俗”来评价一部电影或一本书,判断它是否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正俗”:
春风拂面正俗间,
花开叶落皆自然。
世间万象皆如此,
平衡之中见真颜。
“正俗”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和谐的画面,比如一幅描绘田园风光的画作,既有自然之美,又不失人文气息。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正俗”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如“既正式又通俗”,在各种文化中都有体现。
“正俗”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它提醒我们在追求规范和正式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大众的接受度和通俗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正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创造出既有深度又易于理解的内容。
1.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2.
【俗】
(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引证】
《说文》-俗,习也。 、 《周礼·大司徒》-六曰以俗教安。 、 《礼记·曲礼》-入国而问俗。 、 《淮南子·泛论》-循俗未足多也。 、 《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俗主亏情。 、 《荀子·乐论》-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 汉·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组词】
风俗、 习俗、 民俗、 俗忌、 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