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7:15
正像: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一个图像或影像与原物在形状、颜色和细节上完全一致或非常相似的情况。在摄影、印刷和光学领域,正像通常指的是图像与实物相同,而不是镜像或反转。
正像一词源自拉丁语“imago”,意为图像或形象。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它被用来描述与原物相似的图像,特别是在视觉艺术和技术领域。
在文化中,正像常常被用来象征真实、忠诚和精确。在社会背景中,它可能被用来强调信息的准确传递,如新闻报道中的“正像”报道。
正像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晰、真实和精确。它可能激发人们对真实性的追求和对细节的关注。
在日常生活中,正像的概念可能应用于各种情境,如摄影、绘画、设计等,强调作品的真实性和精确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正像比喻为爱情的忠实反映:“我们的爱情,如同正像,忠实无误,细节满满。”
结合图片,正像可能让人想到一张清晰的照片或一幅精确的画作。结合音乐,可能联想到一段旋律的精确复制。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positive image”或“true likeness”,德语中的“Positivbild”,都表达了类似的概念,即图像与实物的高度一致性。
正像这个词在语言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在技术领域中用于描述图像的精确性,也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用于比喻真实和精确。了解和掌握这个词的用法,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1.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
2.
【像】
(形声。从人,从象,象亦声。本义:相貌相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然韩非之前只有象字,无像字。韩非以后小篆即作像。许断不以象释似,复以象释像矣。系辞曰,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又曰,象也者,像也。…盖象为古文,圣人以像释之。虽他本像亦作象。然郑康成、王辅本非不可信也。凡形像、图像、想像字皆当从人,而学者多作象,象行而像废矣。”-像,似也。 、 《荀子·富国》-影之像形也。 、 林觉民《与妻书》-女必像汝,我心甚慰。 、 清·李渔《闲情偶寄》-以情乃一人之情,说张三要像张三,难通融于李四。 、 老舍《黑白李》-脸上处处像他哥哥,可是那种神气又不完全像他的哥哥。
【组词】
像形、 像似、 像形奇名、 像煞、 像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