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0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00:31
应募(yìng mù)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响应招募或应征。它通常指的是个人或团体对某个组织或活动发出的招募邀请做出回应,表示愿意加入或参与。
应募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应”表示回应或接受,“募”表示招募或征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与职业招募和军事征兵相关联。
在**历史上,应募常常与军事征兵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战乱时期。在现代社会,应募更多地与就业市场相关,反映了个人对职业机会的追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应募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责任、勇气和机遇。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对挑战的接受态度。
在个人经历中,应募可能与寻找工作或参与志愿活动相关。例如,一个人可能因为对某个职位感兴趣而应募,或者因为想要贡献社会而应募成为志愿者。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我应募了梦想的岗位,心怀希望,步履坚定。”
应募可能让人联想到招募海报、面试场景或军事训练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与招募广告的广播声音或面试时的对话声相关联。
在英语中,应募可以对应为“enlist”或“apply”,具体取决于上下文。例如,军事招募中使用“enlist”,而求职中使用“apply”。
应募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应用。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它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作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提高沟通的准确性和效率。
1.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
2.
【募】
(形声。从力,莫声。本义:招募;征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募,广求也。 、 《荀子·议兵》-招延募选。 、 《荀子·王制》。注:“招也。”-谨募选阅材货之上。 、 《吴子》-安集吏民,顺俗而教,简募良材,以备不虞。
【组词】
募选、 募缘、 募召、 募民、 募格
假借为“膜”。
【引证】
《灵枢·百病始生》-募原之间,留著于脉。 、 《素问·奇病论》。注:“胸腹曰募。”-治之以胆募俞。
【组词】
募俞、 募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