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1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19:54
“拙生”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拙”和“生”两个字组成。其中,“拙”通常表示笨拙、不灵巧或不精通,而“生”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学生”或“生手”。因此,“拙生”字面意思是指不熟练的学生或新手,通常带有自谦的意味,表示自己在某方面还不够成熟或专业。
在文学作品中,“拙生”常用于自谦,表示作者在写作或表达上的不足。在口语中,它可能用于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的新手状态。在专业领域,如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拙生”可能用来形容初学者的作品或技艺。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拙生”带有更强的自谦和自我评价的意味,而“新手”和“初学者”则更中性,仅描述经验或技能的初级阶段。
“拙”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笨拙。“生”字则有多种含义,包括生命、学生等。两者结合形成的“拙生”一词,主要用于自谦,表示自己在某方面的不足。
在**传统文化中,自谦是一种美德,尤其是在文人之间。使用“拙生”这样的词汇,体现了对自己能力的客观评价和对他人意见的尊重。
“拙生”一词给人以谦虚、谨慎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一个勤奋学*、不断进步的形象,同时也可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初学者的不安和渴望得到认可的心情。
在学术交流或工作汇报中,我有时会使用“拙生”来自谦,表示自己在这个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还有待提高。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拙生笔下墨未浓,心随诗意逐风流。”
视觉上,“拙生”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初学者绘制的简单画作,线条生硬但充满诚意。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谦虚提问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vice”或“beginner”,但它们缺乏“拙生”中的自谦意味。
“拙生”是一个富有文化特色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新手状态,还体现了自谦的美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沟通的礼貌性和文化敏感性。
1.
【拙】
(形声。从手,出声。本义:笨拙,不灵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拙,不巧也。 、 《广雅》-拙,钝也。 、 《墨子·贵义》-不利于人谓之拙。 、 《书·盘庚》-予亦拙谋。 、 《离骚》-理弱而媒拙兮。 、 《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抱朴子》-每动作而受嗤,言发口而违理者,拙人也。 、 《史记·货殖列传》-拙者不足。 、 《楚辞·离骚》-理弱而媒兮,恐导言之不固。 、 唐·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 《红楼梦》-姐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作伴,也可解些烦闷。
【组词】
性拙、 拙行、 拙诚、 拙鸠、 拙薄、 拙守
2.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