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3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38:27
取消:动词,指废除或停止已经安排好的计划、活动、订单等。字面意思是从计划或安排中移除某事物,使其不再有效或执行。
“取消”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官方文件中,表示废止或撤回某项命令或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扩大到日常生活和各个行业。
在现代社会,“取消”常常与不确定性、失望和计划变动相关联。例如,疫情时期,许多大型活动和聚会都被迫取消,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惯。
“取消”往往带来负面情感,如失望、沮丧或不便。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取消不必要的会议或活动,也可能带来轻松和解脱的感觉。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因为健康问题取消了一次重要的旅行,虽然当时感到非常失望,但后来意识到健康比任何旅行都重要。
在诗歌中,“取消”可以用来象征生活中的变故和不确定性:
风,取消了它的誓言, 雨,打乱了它的节奏, 生活,总是在不经意间, 取消了我们的计划。
视觉上,“取消”可能让人联想到被划掉的日程表或被取消的航班信息。听觉上,可能是电话中传来“您的航班已被取消”的消息声。
在英语中,“取消”对应的是“cancel”,其使用和含义与中文中的“取消”非常相似。不同文化中,对于取消**的反应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取消”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词汇,它不仅反映了计划和现实的冲突,也揭示了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变化。理解和正确使用“取消”,对于有效沟通和适应变化至关重要。
1.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2.
【消】
(形声。从水,肖声。本义:消除;消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消,尽也。 、 枚乘《七发》。注:“消,灭也。”-消息阴阳。 、 张衡《西京赋》。注:“消,散也。”-消雰埃于中宸。 、 《素问·皮部论》。注:“消,烁也。”-热多则筋弛骨消。 、 《孟子》-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 《三国志·魏志》-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 、 京剧《贵妃醉酒》-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借酒消愁。
【组词】
消索、 消炎、 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