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3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31:21
词汇“拙艰”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由两个汉字组合而成的,分别是“拙”和“艰”。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结合起来,“拙艰”可以理解为既不灵巧又困难的状态或性质。
由于“拙艰”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种技艺或工作的难度和粗糙程度。在口语中,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讨论或描述中。
“拙”和“艰”都是汉语中的基本词汇,没有特别复杂的词源和演变历史。它们在古代文献中就有使用,至今含义基本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朴实无华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常常受到推崇。因此,“拙艰”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被赋予一种正面的含义,尤其是在强调努力和坚持的情境中。
“拙艰”可能让人联想到努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尽管过程艰难,但最终能够克服困难,达到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拙艰的任务或工作,比如学*一项新技能,虽然开始时可能笨拙且困难,但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能够掌握。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拙艰”来形容自然界的某些景象,如:“山径拙艰行,林深鸟语稀。”
视觉上,“拙艰”可能让人联想到粗糙的表面或不规则的形状。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沉重或不流畅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性的短语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拙艰”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能够准确地描述一种既不灵巧又困难的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状态。
1.
【拙】
(形声。从手,出声。本义:笨拙,不灵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拙,不巧也。 、 《广雅》-拙,钝也。 、 《墨子·贵义》-不利于人谓之拙。 、 《书·盘庚》-予亦拙谋。 、 《离骚》-理弱而媒拙兮。 、 《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抱朴子》-每动作而受嗤,言发口而违理者,拙人也。 、 《史记·货殖列传》-拙者不足。 、 《楚辞·离骚》-理弱而媒兮,恐导言之不固。 、 唐·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 《红楼梦》-姐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作伴,也可解些烦闷。
【组词】
性拙、 拙行、 拙诚、 拙鸠、 拙薄、 拙守
2.
【艰】
(形声。表示与土有关,艮(gèn)声。本义:土难治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难理皆曰艰。”-艰,土难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