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0:5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57:23
词汇“拙易”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雅或特定语境下的词汇。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拙易”字面意思是指简单、朴素、不加修饰的状态。其中,“拙”通常指不熟练、不精巧,而“易”则指容易、简单。结合起来,“拙易”可能指的是一种自然、朴实无华的状态,不刻意追求复杂或精致。
在文学作品中,“拙易”可能用来形容文风朴实、不加雕琢,强调内容的真诚和自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或学术语境中,可能会用来描述某种简单直接的表达方式。
“拙易”可能源自古代汉语,用来形容文风或艺术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或艺术领域,仍然保留其独特的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朴素、自然的美学观念一直受到推崇。因此,“拙易”可能与这种文化背景有关,强调在艺术和生活中追求简单、自然的美。
“拙易”给人一种平和、宁静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自然、朴实的生活状态,以及不加修饰的真实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拙易”来形容那些不刻意追求华丽,却能给人带来深刻感受的事物或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拙易”:
拙易之风,吹过心田,
不加雕琢,却显真颜。
结合图片,“拙易”可能让人联想到自然风光、朴素的建筑或简单的日常用品。在音乐中,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简单、纯净的旋律。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如“simplicity”(简单)和“naturalness”(自然)在英语中可以找到。
“拙易”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传达了一种追求简单、自然的生活和艺术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1.
【拙】
(形声。从手,出声。本义:笨拙,不灵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拙,不巧也。 、 《广雅》-拙,钝也。 、 《墨子·贵义》-不利于人谓之拙。 、 《书·盘庚》-予亦拙谋。 、 《离骚》-理弱而媒拙兮。 、 《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抱朴子》-每动作而受嗤,言发口而违理者,拙人也。 、 《史记·货殖列传》-拙者不足。 、 《楚辞·离骚》-理弱而媒兮,恐导言之不固。 、 唐·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 《红楼梦》-姐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作伴,也可解些烦闷。
【组词】
性拙、 拙行、 拙诚、 拙鸠、 拙薄、 拙守
2.
【易】
(象形。本义:蜥易)。
换,交换。
【引证】
《列子·汤问》-寒暑易节。 、 《战国策·魏策》-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 、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易寡人之璧。 、 《左传·哀公八年》-楚人围宋,易子而食。 、 李斯《谏逐客书》-移风易俗。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组词】
易筋经、 易箦、 易货、 易地、 易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