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7:02
拙政园:拙政园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古典园林,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150-1521年),由明代文人王献臣所建。它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四大名园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拙政”二字取自《论语·雍也》中的“拙者为之政”,意指不善为政,这里用以自谦,表示园主不善治理政务,而专注于园林艺术。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拙政园常被用作苏州园林的典型代表,用以描绘江南水乡的雅致和文人墨客的生活情趣。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拙政园可能被提及作为旅游景点或文化象征,表达对古典园林艺术的赞赏。 专业领域**:在园林设计、建筑学和文化遗产保护等专业领域,拙政园的研究和讨论涉及其设计理念、历史价值和保护策略。
同义词:苏州园林、古典园林、江南园林 反义词:现代园林、西方园林
词源:“拙政”二字源自儒家经典《论语》,体现了园主的文化修养和自谦态度。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拙政园不仅成为一处园林,更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和研究对象。
文化意义:拙政园不仅是一座园林,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哲学。 社会影响:拙政园的保护和研究对于传承和弘扬园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情感反应:拙政园给人以宁静、雅致的感觉,唤起对古典美学的向往和敬仰。 联想:联想到江南水乡的烟雨朦胧,文人墨客的诗酒风流。
经历或故事:在苏州旅游时,我曾漫步于拙政园的曲径通幽之处,感受那份古朴与宁静,仿佛穿越了时空。
诗歌: 拙政园中一径深, 曲桥流水映花阴。 江南梦里寻常见, 墨客诗心自古今。
视觉联想:拙政园的图片常展现精致的亭台楼阁、曲折的回廊和静谧的水面,带来一种古典美的视觉享受。 听觉联想:想象在拙政园中,可以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和鸟儿的鸣叫,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跨文化意义:在不同文化中,拙政园可能被视为**园林艺术的典范,其设计理念和美学价值受到国际认可。
理解:拙政园不仅是一座园林,更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其设计理念和美学价值对于理解古典园林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拙政园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欣赏。
1.
【拙】
(形声。从手,出声。本义:笨拙,不灵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拙,不巧也。 、 《广雅》-拙,钝也。 、 《墨子·贵义》-不利于人谓之拙。 、 《书·盘庚》-予亦拙谋。 、 《离骚》-理弱而媒拙兮。 、 《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 《抱朴子》-每动作而受嗤,言发口而违理者,拙人也。 、 《史记·货殖列传》-拙者不足。 、 《楚辞·离骚》-理弱而媒兮,恐导言之不固。 、 唐·戎昱《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 《红楼梦》-姐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作伴,也可解些烦闷。
【组词】
性拙、 拙行、 拙诚、 拙鸠、 拙薄、 拙守
2.
【政】
(会意兼形声。从攴从正,正亦声。攴(pū)敲击。统治者靠皮鞭来推行其政治。“正”是光明正大。本义:匡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政,正也。 、 《论语·有政》马注-政者,有所改更匡正。 、 《墨子·天志上》-必从上之政下。 、 清·秋瑾《致琴文书》-俚句戏呈伯母大人粲政。
【组词】
正己
3.
【园】
(形声。从囗(wéi),袁声。形符为“囗”(wéi),表示范围。本义: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地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园,所以树果也。 、 《三苍》-种树曰园。 、 《周礼·大宰》-园圃毓草木。 、 《周礼·载师》。注:“樊圃谓之园。”-以场圃任园地。 、 《易·贲》-于丘园。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 、 《乐府诗集·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田园将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