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0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01:51
混淆是非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故意将正确与错误、是与非混淆在一起,使人难以分辨。基本含义是指故意制造混乱,颠倒黑白,误导他人。
混淆是非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在许多古代文献和现代文学作品中都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一致。
在**文化中,混淆是非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尤其是在政治和法律领域。它反映了社会对于诚实和公正的重视。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欺骗、不诚实和阴谋。它可能引发人们对不公正行为的愤怒和不满。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有人试图混淆是非,我会尽量保持警惕,不轻易被误导,并寻求更多信息来辨别真相。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这混淆是非的世界里,
真理如同迷失的星辰,
在谎言的迷雾中闪烁,
等待着明眼人的发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confuse right and wrong" 或 "mix up truth and falsehood",但这些表达不如 "混淆是非" 那样简洁和富有文化内涵。
混淆是非 是一个强有力的成语,它不仅揭示了语言的丰富性,也反映了社会对于道德和公正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对于提升沟通的准确性和深度至关重要。
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1.
【混】
混同,混合搀杂。
【引证】
《国语·周语下》-若能类善物以混厚民人者。 、 《管子·侈靡》-吿尧之时,混吾之美在下。 、 《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 《淮南子·览冥》-天下混而为一。 、 《太玄·玄图》-六合既混。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混逐蔓延。
【组词】
混融、 混淆、 混挠、 混缠、 混羼
2.
【淆】
(形声。从水,肴(yáo)声。本义:错杂;混杂)。
同本义。
【引证】
《字汇》-淆,乱也,杂也。
【组词】
淆舛、 淆紊、 淆讹
3.
【是】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是,直也。 、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而疑是精粗之体。 、 《易·未济》-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
4.
【非】
(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 、 《礼记·檀弓》。皇氏注:“不也。”-非刀匕是共。 、 《礼记·礼运》。注:“犹失也。”-非礼也。 、 《世说新语·简傲》-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组词】
非常异义、 非度、 非道、 非德、 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