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3:07
宾服(bīn fú)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客人或宾客对主人的服从或顺从。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较少使用,但在某些方言或特定语境中,仍可表示对某人的尊敬或顺从。
宾服在文学作品中可能用来形容宾客对主人的尊敬态度,或在某些传统礼仪中表示对长辈或权威的顺从。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见,但在某些方言或特定社交场合中,仍可听到其使用。在专业领域,如礼仪学或社会学中,宾服可能被用来讨论社会等级和尊重的关系。
同义词:顺从、尊敬、服从 反义词:傲慢、不敬、反抗
宾服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用于描述宾客对主人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化和方言中仍保留其原始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宾服**体现了尊卑有序的社会结构和礼仪规范。在现代社会,这个词的使用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对长辈或权威的尊重上,反映了社会对等级和尊重的重视。
宾服这个词给人一种传统、庄重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礼仪和尊重。在现代语境中,它可能唤起对传统美德的怀念和对社会秩序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宾服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社交场合或家庭聚会中,表达对长辈的尊重时,可能会用到这个词。
在创作中,可以将宾服融入到一个描述古代宴会或传统家庭聚会的故事中,展现人物之间的尊重和礼仪。
结合古代宴会的图片或传统音乐,可以更好地展现宾服的视觉和听觉联想,如古代服饰、宴会场景和传统乐器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respect”(尊重)或“obedience”(服从),但具体的使用和含义可能有所不同。
宾服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尊重和顺从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
1.
【宾】
(形声。从贝,冥(mián)声。甲骨文字形,会意。上面象屋形,下面是“人”和“止”。表示客人来到屋下,即宾客到门。金文将“止”改为“贝”,小篆从之。王国维说:“金文及小篆易从止为从贝者,乃后起之字。”本义:地位尊贵、受人尊敬的客人,贵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从貝者,宾礼必有贽。-賓,所敬也。 、 《礼记·乡饮酒义》-宾者,接人以义者也。 、 《仪礼·乡饮礼》。注:“贤者为宾,其次为介,又其次为众宾。”-谋宾介。 、 《周礼·司仪》-诸侯、诸伯、诸子、诸男之相为宾也。诸公之臣相为国客,是散文宾客通称,对称则宾尊而客卑,宾大而客小。 、 《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荀子·礼论》-宾出,主人拜送。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相待如宾。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众宾团坐。
2.
【服】
车厢。
【引证】
《考工记·车人》-大车牝服二柯,有参分柯之二。 、 《周礼·山虞》-凡服耜,斩季材,以时入之。
负载;负荷。
【引证】
《墨子》-车为服重致远,乘之则安,引之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