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5:56
“宾主”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宾客和主人。在基本含义上,它通常用来描述社交场合中接待客人和招待客人的双方关系。
在文学作品中,“宾主”常常用来描绘宴会、聚会等社交场合的氛围和人物关系。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更常用于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待客之道。在专业领域,如酒店管理或外交礼仪中,“宾主”关系则有着更为细致和专业的规范。
“宾主”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礼仪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其具体应用可能有所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宾主”关系体现了礼仪之邦的特点,强调待客之道和人际交往的和谐。这种关系在现代社会依然被重视,尤其是在商务和外交场合。
“宾主”这个词给人一种温馨和和谐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家庭聚会和朋友间的欢聚,以及在重要场合中展现的尊重和礼貌。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家庭聚会,我作为主人,尽力让每一位宾客感到舒适和受欢迎。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理解“宾主”关系的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宾主”:
春风拂面宴宾主,
笑语盈庭花满楼。
想象一场盛大的宴会,宾主双方举杯共饮,欢声笑语中,音乐悠扬,灯光温暖,这种场景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愉悦联想。
在英语中,“宾主”可以对应为“host and guest”,虽然在表达上有所不同,但核心的社交互动和礼仪尊重的概念是相通的。
通过对“宾主”这一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社交互动中的重要性。无论是在文学创作、日常交流还是专业领域,掌握和运用好“宾主”这一概念,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展现良好的社交礼仪。
1.
【宾】
(形声。从贝,冥(mián)声。甲骨文字形,会意。上面象屋形,下面是“人”和“止”。表示客人来到屋下,即宾客到门。金文将“止”改为“贝”,小篆从之。王国维说:“金文及小篆易从止为从贝者,乃后起之字。”本义:地位尊贵、受人尊敬的客人,贵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从貝者,宾礼必有贽。-賓,所敬也。 、 《礼记·乡饮酒义》-宾者,接人以义者也。 、 《仪礼·乡饮礼》。注:“贤者为宾,其次为介,又其次为众宾。”-谋宾介。 、 《周礼·司仪》-诸侯、诸伯、诸子、诸男之相为宾也。诸公之臣相为国客,是散文宾客通称,对称则宾尊而客卑,宾大而客小。 、 《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荀子·礼论》-宾出,主人拜送。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相待如宾。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众宾团坐。
2.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