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4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40:11
伤逝: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因失去亲人或重要事物而感到悲伤和哀悼。它通常用来描述一种深切的情感体验,即对逝去的人或事物的怀念和悲痛。
“伤逝”一词源自汉语,由“伤”和“逝”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丰富和深化。
在**文化中,“伤逝”与儒家思想中的孝道和家族观念紧密相关,强调对逝去亲人的尊重和怀念。在社会层面,它也反映了人们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
“伤逝”这个词让我联想到深沉的悲伤和无尽的怀念。它提醒我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以及在失去后如何面对和处理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曾有亲人离世,那段时间我深刻体会到了“伤逝”的情感。它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每一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伤逝”:
月光下,伤逝的泪滴
滑过岁月的脸庞,
在寂静的夜里,
诉说着无尽的怀念。
在英语中,“伤逝”可以对应为“mourning”或“grief”,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失去后的悲伤情感。
“伤逝”这个词深刻地表达了人类面对失去时的情感体验。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的反映。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伤逝”有助于我更深刻地把握和表达复杂的情感。
1.
【伤】
(形声。从人,塲(shāng)省声。本义:皮肉破损处;创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伤,创也。 、 《礼记·月令》。注:“创之浅者曰伤。”-命理瞻伤。 、 《左传·襄公十七年》-以杙抉其伤。 、 《左传·哀公元年》-无面伤。 、 《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尽垩而鼻不伤。 、 《庄子·人间世》-咶其叶,则口烂而受伤。 、 《荀子·正论》-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 、 清·方苞《狱中杂记》-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
【组词】
枪伤;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负伤;轻伤;重伤;遍体鳞伤;死伤;刀伤;烧伤,灼伤;烫伤;冻伤
2.
【逝】
(形声。从辵(chuò),折声。本义:去;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逝,往也。 、 《广雅》-逝,行也。 、 《诗·陈风·东门之枌》-谷旦于逝。 、 《论语·子罕》-君子可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