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6:20
“死劲”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形容用力过猛或者过度努力,以至于显得笨拙或者不自然。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僵硬的力气”,即力量没有得到有效或灵活的运用。
在不同的语境中,“死劲”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死劲”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死”和“劲”两个字组成。在汉语中,“死”常常表示僵硬、不灵活,而“劲”则指力量或力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使用的语境和频率可能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强调“中庸之道”和“适度”,因此“死劲”这个词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于过度用力或过度努力的批评态度。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也倾向于避免表现出过于用力或不自然的行为。
“死劲”这个词汇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笨拙、不协调和效率低下。在表达中,使用这个词汇可能会传达出对某人行为的不满或批评。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健身房锻炼时,教练提醒我不要用“死劲”举重,而是要注重动作的流畅性和呼吸的配合。这让我意识到,在任何活动中,技巧和节奏往往比单纯的力气更重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死劲”:
他用死劲挥舞着铁锤,
每一击都显得笨拙而沉重。
阳光下,汗水滴落,
却未能敲开希望的门。
在视觉上,“死劲”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肌肉紧绷、表情僵硬的人在用力做某事。在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到沉重的呼吸声和笨重的动作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using brute force”或“applying too much effort”,但这些表达没有“死劲”那种对僵硬和不灵活的强调。
通过对“死劲”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含义。这个词汇不仅反映了对于过度用力的批评,也提醒我们在任何活动中都要注重技巧和灵活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死劲”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意图。
1.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
2.
【劲】
(形声。从力,巠声。本义:强劲有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劲,彊也。 、 《字林》-劲,强也。 、 《礼记·乐记》-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 、 《战国策·宋策》-夫梁兵劲而权重。 、 《列子·说符》-孔子之劲。 、 《淮南子·说林》-弓先调而后求劲。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良将劲弩守要塞。 、 《战国策》-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风力虽尚劲。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此劲敌也。
【组词】
刚劲;劲弩、 劲酒、 劲节、 劲武、 劲猛、 劲兵、 劲卒、 劲勇、 劲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