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0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04:53
“五大三粗”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人的身材高大、粗壮。其中,“五大”通常指的是头大、手大、脚大、肩膀大、腰大,而“三粗”则指的是腰粗、腿粗、脖子粗。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体格健壮、魁梧。
在文学作品中,“五大三粗”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或武士的体格,如《水浒传》中的武松。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用来形容某人虽然体格强壮但可能缺乏细腻或智慧。在专业领域,如体育或健身,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员的身体素质。
“五大三粗”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民间口语逐渐形成的固定表达。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已有使用,如《水浒传》等,显示其历史悠久。
在**传统文化中,强壮的体格往往与英雄气概和力量联系在一起。因此,“五大三粗”在描述正面人物时,往往带有一定的赞美意味。然而,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被用来形容外表,而不一定涉及内在品质。
这个词汇给我的情感反应是正面的,因为它让人联想到力量和健康。然而,如果用在贬义语境中,可能会让人感到有些粗鲁或缺乏教养。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五大三粗”来形容一位体育老师,他的体格非常健壮,但在教学时却非常细心和耐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五大三粗,却心细如发,在生活的舞台上,演绎着温柔的力量。”
视觉上,“五大三粗”让人联想到肌肉发达的**员或古代的武士形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有力的脚步声或沉重的呼吸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ig and burly”或“muscular and robust”,但这些表达没有“五大三粗”那么具体和形象。
“五大三粗”这个词汇在*语言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使用场景。它不仅描述了外在的体格特征,也反映了人们对力量和健康的认知。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并更好地理解**文化。
猛回头,身后站着一个五大三粗的人,仔细一看是大贵。
他长得~,十分难看。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3.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4.
【粗】
(形声。从米,且声。本义:糙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粝米也。禾黍粟十六斗大半斗为米一斛。-粗,疏也。 、 《左传》-粮则无矣,麤则有之。
【组词】
粗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