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2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21:21
吊儿浪荡 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行为放荡不羁,不务正业,生活态度散漫,缺乏责任感。这个词汇通常带有贬义,暗示一个人不认真对待生活和工作,喜欢游手好闲。
在文学作品中,吊儿浪荡 可能用来描绘一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就被一些人认为有吊儿浪荡的倾向。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或描述那些不认真工作、生活无规律的人。在专业领域,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个人职业态度或企业文化时。
同义词: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懒散、散漫 反义词:勤奋、认真、负责、勤勉
吊儿浪荡 这个词汇的具体词源不太清楚,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行为态度的一种描述。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它所表达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勤劳和节俭被视为美德,因此吊儿浪荡**这样的人往往不被社会所接受。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加,人们对这种生活态度的容忍度可能有所不同。
这个词汇通常会引起负面情感,如不满、失望或担忧。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不负责任的行为和懒惰的态度。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吊儿浪荡的朋友或同事,他们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到团队的工作效率或个人的情绪。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吊儿浪荡来形容一个不羁的灵魂,如:“他像风一样吊儿浪荡,不受任何束缚。”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穿着随意、举止懒散的人。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轻松的背景音乐,与这种散漫的生活态度相呼应。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loafing around”或“idle”来大致表达相似的意思。
吊儿浪荡 这个词汇在描述人的行为态度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一种生活状态,还带有一定的道德评价。在学*语言和理解文化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语言的细微差别和社会的价值观。
知道吗?游击队并不是吊儿浪荡的,游击队是要守纪律的!
1.
【吊】
(吊为弔的俗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弋射矰(zēng)缴之形。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荒野里用柴薪盖着,但怕禽兽要来吃,连送丧的亲友都带着弓箭前来帮助驱除。本义:悼念死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弔,问终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会敺禽。 、 《礼记·曲礼》-知生者弔,古弔辞曰,如何不淑。 、 贾谊《吊屈原赋》-敬吊先生。
【组词】
吊纸、 吊问、 吊死、 吊祠
2.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
3.
【浪】
波浪,水因风吹、石激而形成的涌动。
【引证】
《世说新语·雅量》-风起浪涌。 、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左思《魏都赋》-温泉毖涌而自浪。
【组词】
风浪、 激浪、 浪波、 浪淘淘
放荡;放纵。
【引证】
《诗·邶风·终风》-谑浪笑敖。
【组词】
浪弟子、 浪事、 浪荡鬼
4.
【荡】
(会意。从皿,从汤,汤亦声。本义:洗涤)。
同本义。
【引证】
班固《西都赋》-荡亡秦之毒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