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3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30:52
“东游西荡”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四处游荡,没有固定的方向或目的。基本含义是指人漫无目的地到处走动,通常带有闲散、无所事事或不务正业的意味。
“东游西荡”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方向的重视,以及对无目的游荡的负面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没有太大变化,但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勤劳和有目标是受到推崇的价值观。因此,“东游西荡”通常带有贬义,暗示一个人缺乏责任感和社会价值。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自由、无拘无束的感觉,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种不安定、不成熟的负面印象。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些朋友在职业选择上犹豫不决,他们似乎总是在“东游西荡”,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在诗歌中,可以将“东游西荡”用来描绘一个流浪者的形象,表达对自由和探索的渴望:
东游西荡的旅人,
踏遍千山万水,
心中无垠的梦,
随风飘荡。
视觉上,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在广阔的草原或沙漠中漫步的画面。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风吹过空旷地带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ander aimlessly”或“drift around”,它们传达了相似的无目的游荡的概念。
“东游西荡”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还反映了社会对个人责任和目标的期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他因没事干管理,东游西荡。
他~,突然,看见一个新鲜玩艺。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游】
(形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游,旌旗之流也。 、 《诗·长发》-为下国缀旒。 、 《左传·桓公十二年》-鞶厉游缨,昭其数也。
3.
【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西,鸟在巢上,象形。 、 《敦煌曲子词集》-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
【组词】
西迟
4.
【荡】
(会意。从皿,从汤,汤亦声。本义:洗涤)。
同本义。
【引证】
班固《西都赋》-荡亡秦之毒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