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7: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7:57
吊丧:指前往丧家哀悼死者,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对其家属的慰问。这个词汇在中文里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通常涉及对死亡的尊重和对生者的关怀。
吊丧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吊”字原意为慰问,而“丧”指丧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固定为指代参加丧礼的行为。
在**传统文化中,吊丧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礼仪,体现了对死者的尊重和对生者的同情。它也是维系社会关系和家族纽带的一种方式。
吊丧一词往往引发人们对死亡的深思和对生命的珍视。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悲伤、哀思,也可能让人思考生命的无常和珍贵。
个人经历中,吊丧可能是一次深刻的情感体验,如亲历亲人或朋友的葬礼,这种经历往往让人更加珍惜眼前人。
在诗歌中,吊丧可以被用来表达深沉的哀思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如:
春风不识故人面,
吊丧声中忆旧年。
吊丧可能让人联想到黑白照片、哀乐和低沉的哭泣声,这些都是与吊丧相关的典型视觉和听觉元素。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ondolences”或“mourning”,虽然表达方式和仪式有所不同,但核心都是对逝者的哀悼和对生者的支持。
吊丧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语言的丰富性,也体现了人类对死亡和生命的深刻理解。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和表达情感。
1.
【吊】
(吊为弔的俗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弋射矰(zēng)缴之形。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荒野里用柴薪盖着,但怕禽兽要来吃,连送丧的亲友都带着弓箭前来帮助驱除。本义:悼念死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弔,问终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会敺禽。 、 《礼记·曲礼》-知生者弔,古弔辞曰,如何不淑。 、 贾谊《吊屈原赋》-敬吊先生。
【组词】
吊纸、 吊问、 吊死、 吊祠
2.
【丧】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喪,亡也。 、 《易·坤》。马注:“失也。”-东北丧朋。 、 《诗·大雅·皇矣》-受禄无丧。 、 《礼记·檀弓》-问丧无夫子乎。又,丧人无以为宝。 、 《国语·周语》-宣王既丧南国之师。 、 《孟子·告子上》-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韩非子·五蠹》-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
【组词】
丧明、 丧检、 丧履、 丧精、 丧心、 丧志、 丧律、 丧师、 丧师辱国、 丧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