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5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51:44
“东扬西荡”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东西方向上的摇摆或移动。基本含义是指人或物体在空间中无定向地移动,通常带有漫无目的、不稳定或不安定的意味。
在文学作品中,“东扬西荡”常用来形容人物的行为或心情的不稳定,如描述一个心神不宁的人四处游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生活方式或工作状态的不固定。在专业领域,如物理学或工程学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物体的振动或不稳定状态。
“东扬西荡”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由古代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中衍生出来的,用以形容风或水流的无定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引申到形容人的行为或状态。
在**文化中,稳定和秩序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因此“东扬西荡”这样的词汇往往带有负面的含义,暗示缺乏控制或秩序。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混乱和不安。它让我联想到一个没有目标或方向的人,这可能会引起同情或担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个朋友因为职业选择的不确定而感到“东扬西荡”,这让我意识到找到生活方向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心似东扬西荡的风筝,寻找着那根牵引的线。”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个飘动的旗帜或摇摆的树枝。听觉上,可能是风吹过树梢的声音,或是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rifting aimlessly”或“wandering without purpos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含义相似。
“东扬西荡”这个词汇在描述不稳定或无定向状态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人生方向和稳定性时有了更深的认识。
姐姐若不见怜,怎样着落妹子死后魂灵,不至东扬西荡。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扬】
(形声。从手,昜(yáng)声。金文字形,像用双手举起“玉”,是会意字。本义:高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扬,飞举也。 、 《小尔雅》-扬,举也。 、 《礼记·檀弓》-杜篑洗而扬觯。 、 《礼记·乡饮酒义》-盥洗扬斛。 、 《仪礼·乡射礼》-南扬弓。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扬其波。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扬鞭语曰。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大风扬积雪。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扬帆去。
【组词】
扬楫、 扬袂、 扬眉、 扬旌、 扬麋、 扬觯、 扬鞭、 扬臂、 扬徽、 扬刃
3.
【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西,鸟在巢上,象形。 、 《敦煌曲子词集》-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
【组词】
西迟
4.
【荡】
(会意。从皿,从汤,汤亦声。本义:洗涤)。
同本义。
【引证】
班固《西都赋》-荡亡秦之毒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