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7:30
“抱团儿”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一群人或物体紧紧地聚集在一起,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团结一致,共同行动。这个词汇强调的是集体行动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不同的语境中,“抱团儿”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同义词中,“团结”强调的是内部的一致性和和谐,“合作”侧重于共同完成任务,“联合”指的是不同个体或组织的结合,“聚集”则是简单的物理上的集合。反义词则表达了与“抱团儿”相反的状态或行为。
“抱团儿”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抱”和“团”两个字组成,形象地描述了人们或物体紧紧聚集的状态。在汉语中,这个词汇的使用历史较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含义和用法也在不断丰富和变化。
在**文化中,“抱团儿”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强调团结和互助。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常被用来描述在困难时期人们团结一致,共同面对挑战的情况。
“抱团儿”这个词汇给人以温暖和安全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团结的力量和共同奋斗的场景。在情感上,它激发了人们对集体合作和互助的积极情感。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大学期间参与过一个志愿者团队,我们经常抱团儿参与各种社区服务活动,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和有力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抱团儿”:
在寒冷的冬夜,星星抱团儿闪烁, 我们手牵手,心连心,共同前行。
在视觉上,“抱团儿”可以联想到一群人紧紧相拥的画面,给人一种温暖和团结的感觉。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欢快的集体歌曲或团队口号,增强团结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and together”或“stick together”,它们都表达了团结一致的意思,但在具体用法和文化内涵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抱团儿”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这个词汇不仅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也反映了集体主义文化的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1.
【抱】
(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同本义。
【引证】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遂相与一抱而别。 、 宋·苏洵《六国论》-犹抱薪救火。
【组词】
抱石、 抱嫁、 抱冰
2.
【团】
(形声。从囗(wéi),专声。本义: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团,圆也。 、 《文选·班婕妤·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组词】
团扇、 团领、 团栾、 团茅、 团城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