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2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26:02
抱养:指没有血缘关系的人通过法律程序或社会习俗,将他人的孩子作为自己的子女抚养。
抱养一词源于汉语,由“抱”和“养”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通过拥抱来抚养。随着社会的发展,抱养逐渐成为一种正式的法律和社会行为。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中,抱养的意义和接受程度各不相同。在一些文化中,抱养被视为一种善举,而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偏见和歧视。
抱养一词可能引发温暖、关爱和责任感的情感反应。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家庭、成长和身份认同的复杂性。
个人经历中,抱养可能涉及家庭成员间的情感纽带,以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适应和自我发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抱养的孩子,心中有爱, 虽非血脉,却胜似亲来。”
抱养可能让人联想到温馨的家庭场景,如父母与孩子共度的时光,或是孩子在公园中欢笑的画面。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adopt”,法语中的“adopter”,都与抱养有相似的含义,但在具体的文化实践中可能存在差异。
抱养是一个涉及法律、心理和社会多方面的复杂概念。它不仅关乎个体的成长和身份认同,也反映了社会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抱养这一词汇,有助于深化对家庭关系和社会价值观的认识。
1.
【抱】
(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同本义。
【引证】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遂相与一抱而别。 、 宋·苏洵《六国论》-犹抱薪救火。
【组词】
抱石、 抱嫁、 抱冰
2.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