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5:29
词汇“用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文言文的词汇。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用志”字面意思是指使用或发挥意志、志向。在文言文中,它可能指的是根据个人的志向或意愿来行动或决策。
在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在古典文学中,“用志”可能用来描述一个人如何根据自己的志向和决心来实现目标。在口语或现代文本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出现,通常会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或古风。
“用志”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更倾向于使用“立志”、“决心”等词汇来表达相似的意思。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个人要有明确的志向和坚定的意志,这与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相契合。
提到“用志”,可能会联想到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尤为重要。
在个人生活中,每当面临重大决策或挑战时,“用志”这个词可以提醒自己要坚持自己的志向和目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用志如铁,心坚如石,风雨不改其志。”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士人读书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筝或古琴的悠扬声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follow one's will”或“pursue one's ambiti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
“用志”这个词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蕴含的坚持和决心是任何时代都值得推崇的品质。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1.
【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用,可施行也。 、 《苍颉篇》-用,以也。 、 《易·益》-利用为大作。 、 《虞书》-五行五用哉。 、 《书·微子》-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 、 《周礼·宰夫》-乘其财用出入。 、 《周礼·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 、 宋·王安石《上五事札子》-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仲长统言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 明·魏禧《大铁椎传》-皆不足用。 、 蔡元培《图画》-用水彩。 、 、 明·魏学洢《核舟记》-又用篆章。
【组词】
用不着、 备用、 实用、 拆用、 用功、 用长、 用板、 用计、 用天因地、 用钱、 用药
2.
【志】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志,意也。 、 《国语·晋语》-志,德义之府也。 、 《孟子》-夫志,气之帅也。 、 《毛诗序》-在心为志。 、 《春秋·说题辞》-思虑为志。 、 《荀子·解蔽》-志者,臧也。 、 《鬼谷子·阴府》-志者,欲之使也。 、 《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 《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 、 《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后汉书·班超传》-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唐·韩愈《县斋有怀》-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
【组词】
志志诚诚、 志局、 志干、 志意、 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 志虑、 志抱、 志尚、 志况、 志好、 志略、 志局、 志介、 志高气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