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5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54:39
海货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指的是从海洋中捕捞或养殖的食品,如鱼类、贝类、海藻等。在商业和日常生活中,它通常指代那些在市场上出售的海产品。
在不同的语境下,“海货”的使用有所不同:
“海货”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海”和“货”两个字组成,反映了其直接的含义。在历史上,随着海洋渔业的发展,这个词的使用逐渐普及。
在海洋文化丰富的地区,海货不仅是食物的来源,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例如,在一些沿海城市,海鲜节是重要的文化活动。
提到海货,可能会联想到海洋的广阔、新鲜食材的鲜美以及与家人朋友共享美食的温馨场景。
个人经历中,海货常常与家庭聚餐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节日或特殊场合,海鲜大餐是庆祝的一部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海风轻拂,带来远方的海货,每一口都是海洋的馈赠。”
看到“海货”这个词,可能会想象到海鲜市场的热闹场景,听到海浪的声音和人们的交谈声。
在不同文化中,海货的重视程度和消费习惯各不相同。例如,日本文化中对海鲜的精细处理和食用方式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
“海货”这个词汇不仅代表了海洋资源的丰富性,也反映了人类与海洋的紧密联系。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1.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
2.
【货】
(形声。从贝,化声。本义:财物)。
财物,金钱珠玉布帛的总称。
【引证】
《说文》-货,财也。 、 《书·洪范》。郑注:“掌金帛之官。”-二曰货。 、 《周礼·太宰》。注:“金玉曰货,布帛曰贿。”-商贾阜通货贿。 、 《礼记·曲礼》-司货。 、 《仪礼·聘礼》。注:“货,天地所化生谓玉也。”-多货则伤于德。 、 《国语·晋语》-假货居贿。 、 、 《韩非子·五蠹》-而货财寡。 、 《史记·项羽本纪》-贪于财货。 、 《商君书·立本》-治行则货积。 、 《聊斋志异·促织》-居为奇货。
【组词】
货儿、 货易、 货财、 货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