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1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15:17
仪门:在古代**建筑中,仪门是指位于宫殿、庙宇、官署等重要建筑群前的一种门,通常是整个建筑群的第一道门,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是实际的出入口,也是礼仪和权威的象征。
仪门一词源于古代**的礼仪文化,最初用于描述宫廷和官方建筑的正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扩展到其他重要建筑,但其核心意义——象征权威和礼仪——始终未变。
在**传统文化中,仪门不仅是建筑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等级和礼仪制度的体现。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秩序和规范的重视。
仪门一词给人以庄重、正式和权威的联想。它让人想到古代的仪式和典礼,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和规矩。
在参观故宫时,我曾亲眼见到那些宏伟的仪门,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让我感受到了古代**的庄严和尊贵。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仪门”:
晨曦初照仪门开, 古韵悠长迎客来。 石狮守望岁月深, 一砖一瓦皆诗怀。
仪门的视觉联想是宏伟的门楼,雕刻精美的石柱和门楣。听觉联想可能是古代仪式中的钟鼓声,或是官员进出的脚步声。
在西方建筑中,类似的概念可能是“正门”(Front Door)或“主入口”(Main Entrance),但它们不像“仪门”那样具有深厚的礼仪和文化象征意义。
仪门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古代建筑的特定部分,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1.
【仪】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 《人物志》-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组词】
仪状、 仪观、 仪宇、 仪缀、 仪止、 仪采、 仪相、 仪形、 仪状、 仪望、 仪干、 仪操、 仪举
2.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引证】
、 《白虎通》-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 、 《墨子·号令》-门常闭。 、 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
【组词】
门阑、 门钉、 门楔、 门吊儿、 门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