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5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55:15
“仪鸾司”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古代宫廷中负责礼仪和仪仗的机构。在古代,仪鸾司通常负责的出行、祭祀等重大活动的礼仪安排和仪仗队伍的组织。
在文学作品中,“仪鸾司”常被用来描绘宫廷的庄严和仪式感,如在历史小说或古装剧中,描述**出行时的盛大场面。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考古学等专业领域,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仪鸾司”一词源于古代**的官制体系,随着历史的发展,其职能和组织结构也有所变化。在不同的朝代,仪鸾司的具体职责和地位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功能始终围绕着宫廷礼仪和仪仗。
在**古代社会,仪鸾司的存在体现了皇权的神圣和不可侵犯,其严格的礼仪规范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的重要手段。
提到“仪鸾司”,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庄严、神秘和繁复的礼仪,以及**的权威和尊贵。
由于“仪鸾司”是一个历史术语,现代生活中很少直接应用,但在学***古代历史或文化时,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结构和运作方式。
在创作历史题材的小说或剧本时,可以巧妙地运用“仪鸾司”这一词汇,增强作品的历史氛围和真实感。
想象一下,仪鸾司的官员们身着华丽的官服,手持仪仗,伴随着庄严的鼓乐声,缓缓行进在宫廷的石板路上,这样的场景无疑会给人留下深刻的视觉和听觉印象。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在其他古代文明中也有体现,如古罗马的礼仪官(Ceremonial Officers)。
“仪鸾司”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常使用,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和制度。在学语言和历史时,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库,提升我们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
1.
【仪】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 《人物志》-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组词】
仪状、 仪观、 仪宇、 仪缀、 仪止、 仪采、 仪相、 仪形、 仪状、 仪望、 仪干、 仪操、 仪举
2.
【鸾】
(形声。从鸟,羉(luán)声。本义:鸟名。凤凰的一种。雄性的长生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鸾,赤神灵之精也。
3.
【司】
(指事。甲骨文字形,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有统治、管理义。从反后,意思说,与帝王“后”相对为“司”,即有司。本义:职掌,主管)。
同本义(含负责掌握、处理之意)。
【引证】
《说文》-司,臣司事于外者。 、 《广雅》-司,臣也。 、 《小尔雅》。按,周官四十有一司,司者,理其事也。-司,主也。 、 《周礼·师氏》-司王朝。 、 《广雅》-司,主也。 、 《礼记·曲礼》。疏:“凡言司者,总其领也。”-曰司徒。 、 《韩非子·三守》-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 、 《韩非子·扬权》-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 、 宋·苏轼《教战守》-役民之司盗者,授之以击刺之术。
【组词】
各司其事;司籍、 司掌、 司方、 司铎、 司衡、 司勋、 司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