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0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05:28
词汇“仪马”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可能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可能的含义和使用情境来进行分析。
“仪马”可能是指用于仪式或典礼的马匹,特别是在古代**,马匹常被用于各种仪式和庆典中,如皇家仪仗队中的马匹。
由于“仪马”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仪”(仪式)和“马”(马匹)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以特指用于仪式的马匹。
在**古代文化中,马匹不仅是交通工具,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仪马的使用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仪马”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庄严仪式和宏大的历史场景,带来一种历史厚重感和文化自豪感。
由于“仪马”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较少遇到与之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的诗歌时,可以使用“仪马”来描绘一个历史场景:
金甲辉煌映日光,
仪马蹄声踏古疆。
千军万马随风起,
一朝天子御四方。
在其他文化中,如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文化,也有类似的用于仪式的马匹,但具体词汇和使用情境可能有所不同。
“仪马”作为一个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仪式和礼仪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
1.
【仪】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 《人物志》-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组词】
仪状、 仪观、 仪宇、 仪缀、 仪止、 仪采、 仪相、 仪形、 仪状、 仪望、 仪干、 仪操、 仪举
2.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