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7:24
词汇“像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我们无法从常规的词典或语言资料中找到其确切定义和用法。然而,我们可以从字面和构词法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像铭”由两个汉字组成:“像”和“铭”。
结合起来,“像铭”可能指的是某种形象或事物被永久性地记录或铭记下来的状态。
由于“像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作者创造性地使用,用以表达某种深刻的记忆或形象的永久性。
由于“像铭”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由于“像铭”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如果“像铭”被使用,它可能与纪念、历史或文化遗产有关。
对于个人而言,“像铭”可能引发对永恒、记忆和历史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被永久记录下来的重要时刻或人物。
由于“像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较小。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创造性地使用“像铭”来表达深刻的记忆或形象:
由于“像铭”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无从比较。
尽管“像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通过对它的分析,我们可以理解词汇的创造性和其在文学和表达中的潜在用途。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词汇的多义性和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
1.
【像】
(形声。从人,从象,象亦声。本义:相貌相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然韩非之前只有象字,无像字。韩非以后小篆即作像。许断不以象释似,复以象释像矣。系辞曰,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又曰,象也者,像也。…盖象为古文,圣人以像释之。虽他本像亦作象。然郑康成、王辅本非不可信也。凡形像、图像、想像字皆当从人,而学者多作象,象行而像废矣。”-像,似也。 、 《荀子·富国》-影之像形也。 、 林觉民《与妻书》-女必像汝,我心甚慰。 、 清·李渔《闲情偶寄》-以情乃一人之情,说张三要像张三,难通融于李四。 、 老舍《黑白李》-脸上处处像他哥哥,可是那种神气又不完全像他的哥哥。
【组词】
像形、 像似、 像形奇名、 像煞、 像姑
2.
【铭】
(形声。从金,名声。从金,与钟鼎器物有关。本义:在器物上雕刻文字)。
同本义。
【引证】
《礼记·祭统》-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 、 《礼记·檀弓》-铭,明旌也。 、 《周礼·司勋》。注:“铭之言名也。”-铭书于王之大常。 、 《字林》-名,题勒也。 、 《国语·晋语》。注:“刻器曰铭。”-其铭有之。 、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三》-铭功会稽岭。
【组词】
铭功、 铭戒、 铭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