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7:12
“不像”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某事物或某人的特征、行为、状态等与通常的、预期的或标准的不同,即不符合某种模式或预期。它通常用来表达对某事物或某人特征的否定或差异的识别。
“不像”由“不”和“像”两个字组成。“不”表示否定,“像”表示相似或类似。在古代汉语中,“像”已有表示相似的含义,而“不”作为否定词,两者的结合形成了“不像”这一表达差异的词汇。
在中华文化中,“不像”常用于评价和比较,反映了对标准和规范的重视。在社会交往中,使用“不像”可能会带有批评或否定的意味,因此在表达时需要注意语气和场合。
“不像”可能引起对差异的注意和对标准的反思。它可能带来惊讶、失望或赞赏的情感反应,取决于语境和使用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不像”来描述某人的行为与我对他们的预期不符,例如在团队合作中,某人的表现不像我预期的那样积极。
在诗歌中,“不像”可以用来创造对比和突出主题,如:
春风不像冬风那样凛冽,
它轻轻拂过,带来花的香气。
“不像”可能让人联想到对比鲜明的图像,如一幅画中两种截然不同的色彩或风格。在音乐中,它可能让人想到旋律的突然变化或不和谐的音符。
在英语中,“不像”可以对应为“unlike”或“not like”。这些词汇在表达差异时与“不像”有相似的用法,但在语境和语用上可能有所不同。
“不像”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用于表达差异和否定。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因为它帮助我们识别和描述与标准或预期的不同。通过深入学习和分析,“不像”的使用可以更加精确和恰当,增强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像】
(形声。从人,从象,象亦声。本义:相貌相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然韩非之前只有象字,无像字。韩非以后小篆即作像。许断不以象释似,复以象释像矣。系辞曰,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又曰,象也者,像也。…盖象为古文,圣人以像释之。虽他本像亦作象。然郑康成、王辅本非不可信也。凡形像、图像、想像字皆当从人,而学者多作象,象行而像废矣。”-像,似也。 、 《荀子·富国》-影之像形也。 、 林觉民《与妻书》-女必像汝,我心甚慰。 、 清·李渔《闲情偶寄》-以情乃一人之情,说张三要像张三,难通融于李四。 、 老舍《黑白李》-脸上处处像他哥哥,可是那种神气又不完全像他的哥哥。
【组词】
像形、 像似、 像形奇名、 像煞、 像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