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09: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09:45
词汇“像生儿”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可能的含义和语境来进行分析。
“像生儿”可能指的是模仿生命或生物形态的物品,尤其是指那些制作得栩栩如生的工艺品或艺术品。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些物品或场景的逼真程度,如“这幅画的细节处理得像生儿一般”。
由于“像生儿”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可能是由“像”(模仿)和“生儿”(生命)组合而成,强调模仿的逼真程度。
在某些传统文化中,制作像生儿的工艺品可能与**或祭祀活动有关,强调物品的象征意义和工艺的精湛。
该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精细的工艺和对生命形态的尊重,带来一种对艺术和工艺的赞叹之情。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较少。在参观艺术展览时,可能会用这个词来形容某些作品的逼真程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雕塑的影子,像生儿般静谧,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些精细的雕塑或工艺品,它们的细节处理得非常逼真,仿佛是活的一样。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形容物品的逼真程度,如英语中的“lifelike”。
尽管“像生儿”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体现了对工艺和艺术作品逼真程度的赞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强表达的细腻度和准确性。
1.
【像】
(形声。从人,从象,象亦声。本义:相貌相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然韩非之前只有象字,无像字。韩非以后小篆即作像。许断不以象释似,复以象释像矣。系辞曰,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又曰,象也者,像也。…盖象为古文,圣人以像释之。虽他本像亦作象。然郑康成、王辅本非不可信也。凡形像、图像、想像字皆当从人,而学者多作象,象行而像废矣。”-像,似也。 、 《荀子·富国》-影之像形也。 、 林觉民《与妻书》-女必像汝,我心甚慰。 、 清·李渔《闲情偶寄》-以情乃一人之情,说张三要像张三,难通融于李四。 、 老舍《黑白李》-脸上处处像他哥哥,可是那种神气又不完全像他的哥哥。
【组词】
像形、 像似、 像形奇名、 像煞、 像姑
2.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