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9: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9:01
教本: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用于教学的书籍或材料,通常包含课程内容、教学指导和学习活动等。在教育领域,教本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教材,用以辅助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
教本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同义词:教材、课本、教科书
反义词:无(因为教本是特定领域的词汇,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教本的词源可以追溯到“教”和“本”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教”指的是传授知识,“本”指的是书籍或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教本”,专指教学用的书籍。
在教育文化中,教本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体现。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中,教本的内容和形式可能会有所不同,反映了当地的教育价值观和目标。
教本可能让人联想到学校、学习和成长。对于一些人来说,教本可能唤起对学生时代的回忆,对于教师来说,教本则是他们教学工作的伙伴。
在我的学习经历中,教本是我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记得高中时,那本厚厚的物理教本帮助我理解了许多复杂的概念。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教本”:
翻开那尘封的教本,
知识的海洋在眼前展开。
每一页,都是探索的起点,
每一行,都是智慧的火花。
教本可能让人联想到整齐排列的书架、翻书的沙沙声,或是教室里学生专注阅读的场景。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教本的概念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是“textbook”或“teaching material”,在法语中是“manuel scolaire”。
教本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传递知识,还塑造了学习的方式和教育的理念。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教本”这个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涉及到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方法。
1.
【教】
(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 、 《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以教国子弟。 、 《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礼记·乐记》-教者,民之寒暑也。 、 《国语·周语》-教,文之施也。 、 《春秋繁露》-精华,教政之本也。 、 《管子·小匡》-君有此教士三万人。 、 《韩非子·五蠹》-修教三年。 、 《史记·货殖列传》-宁有政教。 、 唐·韩愈《师说》-择师而教。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以教吾子。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教。 、
【组词】
教治、 教禁、 教读、 教读老夫子、 教民、 教迪、 教帖、 教当、 教示、 教戒、 教告、 教演、 教阅、 教坊司、 教门儿、 教引嬷嬷
2.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本,木下曰本。 、 《诗·大雅·荡》-本实先拨。 、 《左传·昭公元年》-木水之有本原。 、 《国语·晋语》-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 《论衡·吉验》-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 、 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组词】
水有源,木有本;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