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2:02
教母:在或社会关系中,指被指定为某人(通常是儿童)的导师或精神指导者的女性。在非语境中,教母也可以指某人的亲密朋友或支持者,尤其是在重要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
教母一词源自拉丁语“madrina”,意为“母亲”。在中世纪的**教传统中,教母在婴儿的洗礼仪式中扮演重要角色,负责在父母无法履行职责时引导孩子走向信仰。
在西方文化中,教母在和社交生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社会,教母的角色可能更加多元化,不仅仅是导师,也可能是生活中的支持者和朋友。
教母一词常常让人联想到温暖、关怀和保护。在个人情感上,教母可能代表着一种超越血缘的亲密关系和精神支持。
在个人生活中,教母可能是在重要时刻给予支持和鼓励的人,如在婚礼、孩子出生或面临困难时。
在诗歌中,可以将教母比喻为指引迷途灵魂的灯塔,或在故事中描绘一位智慧而慈祥的教母形象。
教母可能让人联想到柔和的光线、温暖的拥抱和慈祥的笑容。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位穿着优雅长裙的老妇人,手持一本圣经。
在不同文化中,教母的角色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东正教传统中,教母的角色非常正式和重要,而在亚洲文化中,类似的亲密关系可能由其他家庭成员或朋友扮演。
教母一词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情感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人际关系中的亲密和支持。
1.
【教】
(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 、 《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以教国子弟。 、 《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礼记·乐记》-教者,民之寒暑也。 、 《国语·周语》-教,文之施也。 、 《春秋繁露》-精华,教政之本也。 、 《管子·小匡》-君有此教士三万人。 、 《韩非子·五蠹》-修教三年。 、 《史记·货殖列传》-宁有政教。 、 唐·韩愈《师说》-择师而教。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以教吾子。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教。 、
【组词】
教治、 教禁、 教读、 教读老夫子、 教民、 教迪、 教帖、 教当、 教示、 教戒、 教告、 教演、 教阅、 教坊司、 教门儿、 教引嬷嬷
2.
【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母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母,牧也。从女。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 《苍颉篇》-母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 、 《易·说卦》-坤为母。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 《礼记·曲礼》-生曰父曰母,死曰考曰妣。 、 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母难、 母以子贵、 母子、 母族、 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