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1:00
振动:指物体或粒子在平衡位置附近进行的往复。在物理学中,振动通常涉及周期性的,如弹簧的上下**、音叉的摆动或电磁波的波动。
振动一词源自拉丁语“vibrare”,意为“摇动”。在古代,振动主要用于描述物理现象,随着科学的发展,其应用范围扩展到声学、电磁学等领域。
在某些文化中,振动被视为生命力和能量的象征。例如,在印度哲学中,振动(或称为“频率”)与宇宙的本质和个体的精神状态有关。
振动可能让人联想到活力、变化和动态。在情感上,它可以代表不安、兴奋或生命的脉动。
在日常生活中,振动常用于手机通知,帮助我们在不方便接听电话时仍能感知到信息。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心灵的振动,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着迷失的旅人。”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的“vibration”和西班牙语的“vibración”,基本含义相似,但具体应用和联想可能有所不同。
振动是一个多面性的词汇,不仅在物理学中有着精确的定义,也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世界的动态变化。
1.
【振】
(形声。从手,辰声。本义:赈济;救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振,举救也。 、 《小尔雅·广言》-振,救也。 、 《周礼·大司徒》-三曰振穷。 、 《国语·周语》-踣弊不振。 、 《易·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组词】
振恤、 振贷、 振业、 振穷
2.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