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2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23:56
“偷营劫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偷偷地袭击敌人的营地或寨子。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军事行动中的突袭行为,强调行动的隐蔽性和出其不意的效果。
在文学作品中,“偷营劫寨”常被用来描绘战争场景,增加故事的紧张感和戏剧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比喻任何形式的秘密或突然的攻击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军事策略或历史研究中,这个词汇则有更精确的定义和应用。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偷营劫寨”更强调地点的特定性和行动的秘密性,而“突袭”和“偷袭”则更侧重于行动的突然性和出其不意的效果。
“偷营劫寨”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军事术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语境中,包括文学和日常口语。
在**文化中,军事策略和战争故事一直是文学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偷营劫寨”这样的成语在文化传承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紧张和兴奋,因为它涉及到秘密和突然的行动,这种情感在阅读或讨论战争故事时尤为明显。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军事策略时,它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工具。
在创作中,可以将“偷营劫寨”融入到一个关于**或秘密行动的故事中,增加情节的紧张感和悬念。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夜晚的战场,士兵们悄无声息地接近敌人的营地。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夜晚的寂静和突然的战斗声响。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surprise attack”或“sneak attack”在英语中可以传达类似的意思。
“偷营劫寨”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在军事领域有重要意义,在文学和日常交流中也是一个生动的表达方式。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深入理解**文化和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2卷:“贫道从来胆大,专会~。”
1.
【偷】
(形声。从人,俞声。本义:苟且;马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偷,苟且也。 、 《国语·晋语一》-其下偷以幸。 、 《礼记·表记》-安肆曰偷。 、 唐·杜甫《石壕吏》-存者且偷生。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偷性命于榛莽。 、 清·张廷玉《明史》-诸司素偷惰。
【组词】
偷的锣儿敲不得、 偷存、 偷合、 偷弛、 偷免、 偷快、 偷幸、 偷苟
2.
【营】
(形声。从宫,荧(yíng)省声。宫,房子,与居住有关。本义:四周垒土而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币居,谓围绕而居。”桂馥义证:“营谓周垣。”-营,币居也。 、 《五等论》。注:“布居也。”-众目营方。 、 《礼记·礼运》。按,四围拥土也。-冬则居营窟。
3.
【劫】
(会意。从力,去声。本义:以强力使对方欲去而不得)。
威胁;威逼。
【引证】
《说文》-劫,人欲去,以力胁止,曰劫。 、 《礼记·儒行》-劫之以众。 、 《战国策·秦策》-已珉欲以齐秦劫魏。 、 《荀子·解蔽》-故口可劫而使墨云。 、 《淮南子·精神》-不可劫以死生。 、 《汉书·高帝纪》-因以劫众。 、 宋·苏洵《六国论》-积威所劫。
【组词】
劫杀、 劫略、 劫盟、 劫质
4.
【寨】
(形声。从木,赛省声。本义:防卫所用的木栅)。
同本义。
【引证】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军已近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