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3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37:41
“偷闲”字面意思是指在工作或日常事务中抽出时间进行休息或娱乐,通常指的是在忙碌中找机会放松一下。这个词汇强调了在不应该休息的时候进行休息的行为,带有一定的隐秘性和不正式性。
“偷闲”一词源于汉语,由“偷”和“闲”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偷”有偷偷地、不公开的意思,而“闲”则指空闲、不忙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被用来形容在不应该休息的时候进行休息的行为。
在**文化中,“偷闲”常常被视为一种生活智慧,尤其是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中,适当的偷闲被认为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方式。然而,在强调勤奋和努力的社会价值观中,过度偷闲可能会受到批评。
“偷闲”这个词给人一种轻松和愉悦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在繁忙和压力中找到的小确幸。这种短暂的放松时刻能够提供心理上的慰藉和能量恢复。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在工作日的午休时间偷闲去附近的公园散步,这不仅帮助我放松身心,也提高了下午的工作效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偷闲”:
在书页间偷闲,
字句如风,翻飞心田。
墨香里寻片刻宁静,
偷得浮生半日闲。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坐在繁忙的办公室里,但他的视线却透过窗户望向远处的蓝天和白云,耳边是轻柔的音乐,这便是“偷闲”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steal some time”或“take a break”可以大致对应“偷闲”的概念,但“偷闲”更强调在不应该休息的时候进行休息的隐秘性和不正式性。
“偷闲”这个词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灵活的用法,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节奏和心理健康的关注。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偷闲”这个词帮助我更好地把握如何在忙碌中寻找平衡和放松。
1.
【偷】
(形声。从人,俞声。本义:苟且;马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偷,苟且也。 、 《国语·晋语一》-其下偷以幸。 、 《礼记·表记》-安肆曰偷。 、 唐·杜甫《石壕吏》-存者且偷生。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偷性命于榛莽。 、 清·张廷玉《明史》-诸司素偷惰。
【组词】
偷的锣儿敲不得、 偷存、 偷合、 偷弛、 偷免、 偷快、 偷幸、 偷苟
2.
【闲】
(会意。从门中有木。本义:栅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闲,阑也。 、 《易·家》。注;“阑也。”-人闲有家。 、 《易·大畜》。注:“阂也。”-日闲舆卫。 、 《周礼·虎贲氏》。郑玄注:“闲,梐枑。”贾公彦疏:“闲与梐枑皆禁卫之物。”-舍则守王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