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7: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7:57
“偷窃”是指未经允许擅自取走他人财物的行为,通常涉及秘密或非法手段。这种行为违反了法律,并被社会普遍视为不道德。
“偷窃”一词源于古汉语,其字面意思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财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语境中有所扩展。
在大多数文化中,“偷窃”被视为不道德和非法的行为。社会通过法律和道德教育来预防和惩罚偷窃行为,强调财产权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
“偷窃”通常引起负面情感,如愤怒、不信任和恐惧。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犯罪、不安全和道德败坏。
个人经历中,可能遇到过关于偷窃的新闻报道或故事,这些经历加深了对偷窃行为的负面印象和对其法律后果的认识。
在诗歌中,“偷窃”可以被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或爱情的秘密获取:
时间,那无声的盗贼,
悄悄偷走了我们的青春。
视觉上,“偷窃”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的巷子、紧张的面孔和快速的动作。听觉上,可能与警笛声、紧张的呼吸声和窃窃私语相关。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的“theft”和法语的“vol”,虽然具体词汇不同,但都指代类似的行为和法律概念。
“偷窃”是一个具有强烈负面含义的词汇,它在法律、道德和文化中都占有重要位置。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社会规范和法律体系。
1.
【偷】
(形声。从人,俞声。本义:苟且;马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偷,苟且也。 、 《国语·晋语一》-其下偷以幸。 、 《礼记·表记》-安肆曰偷。 、 唐·杜甫《石壕吏》-存者且偷生。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偷性命于榛莽。 、 清·张廷玉《明史》-诸司素偷惰。
【组词】
偷的锣儿敲不得、 偷存、 偷合、 偷弛、 偷免、 偷快、 偷幸、 偷苟
2.
【窃】
(会意。 从米,以米为穴,意为虫在穴中偷米吃,是会意字。本义: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窃,盗自中出曰窃。 、 《墨子·公输》-敝舆而欲窃之。 、 《周礼·山虞》-凡窃木者有刑罚。 、 《礼记·礼运》-小臣窃。 、 《诗·桑中序》-相窃妻妾。 、 《书·微子》-乃攘窃神祗之牺牲牲用。 、 陆机《辩亡论上》-奸臣窃命。
【组词】
窃窥、 失窃、 偷窃、 窃宝;窃铁、 窃药、 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