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1:4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1:43:32
词汇“偷金”字面意思是指非法获取或窃取黄金的行为。基本含义涉及到盗窃贵重金属,通常带有负面色彩,指的是不正当或非法的手段获取财富。
在文学中,“偷金”可能被用作比喻,象征贪婪或不道德的行为。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金钱或财富。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金融,这个词可能特指具体的犯罪行为,如盗窃黄金或涉及黄金的欺诈行为。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主要在于语气和具体情境的使用,而反义词则强调了行为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偷金”一词直接来源于中文,由“偷”和“金”两个字组成,没有复杂的词源或历史演变。在语言中,这个词一直用来描述非法获取黄金的行为。
在**文化中,黄金象征着财富和尊贵,因此“偷金”行为被视为特别严重的犯罪,因为它不仅侵犯了财产权,还可能破坏社会对财富的正当获取和分配的信任。
“偷金”这个词通常会引起负面情感,如厌恶、不信任和恐惧。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贪婪、不诚实和法律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犯罪新闻或历史**时。例如,讨论某个著名的黄金盗窃案时,可能会用到“偷金”这个词。
在诗歌中,可以将“偷金”用作隐喻,描述某种形式的贪婪或不诚实:
他的手,如同夜行的猫, 在月光下偷金,无声无息。
视觉上,“偷金”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的夜晚、闪烁的黄金和紧张的气氛。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警笛声或紧张的背景音乐。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gold theft”或“stealing gol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含义相似,都指非法获取黄金的行为。
“偷金”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不常见,但它的负面含义和强烈的情感色彩使其在特定语境下非常有用。了解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相关的社会现象和行为。
1.
【偷】
(形声。从人,俞声。本义:苟且;马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偷,苟且也。 、 《国语·晋语一》-其下偷以幸。 、 《礼记·表记》-安肆曰偷。 、 唐·杜甫《石壕吏》-存者且偷生。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偷性命于榛莽。 、 清·张廷玉《明史》-诸司素偷惰。
【组词】
偷的锣儿敲不得、 偷存、 偷合、 偷弛、 偷免、 偷快、 偷幸、 偷苟
2.
【金】
(会意。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
【引证】
《说文》-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錬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 、 《尔雅·释地》-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 、 《易·妒》-系于金柅。 、 《书·禹贡》。注:“铜三色也。”-惟金三品。 、 唐·李朝威《柳毅传》-项掣金锁。
【组词】
五金、 白金、 金背、 金钥、 金荷、 金铺、 金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