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3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33:29
故址:指旧时的地址或遗址,通常指的是历史上某个建筑物、城市或其他重要地点的旧址。这个词汇强调了地点的历史性和曾经的意义。
故址一词由“故”和“址”组成。“故”字有旧、过去的意思,“址”指地点或位置。在古代文献中,故址常用来指代旧时的居住地或建筑地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包括任何历史性的地点。
在**文化中,故址常常与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联系在一起,是民族认同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故址被列为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受到国家的保护和研究。
故址往往带有一种沧桑和历史的厚重感,让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它激发人们对过去的思考和对历史的尊重。
在旅行中,我曾参观过一些故址,如古罗马的废墟,这些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和人类文明的脆弱。
在诗歌中,故址可以用来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沉思,如:
在风中低语的故址,
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每一块石头,每一道墙,
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故址往往给人一种荒凉和寂静的感觉,可以联想到风吹过废墟的声音,或是夕阳下故址的剪影。
在英语中,故址可以对应为“ruins”或“site”,在不同的文化中,故址都有着类似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但在表达和情感上可能有所不同。
故址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承载了历史的信息,也激发了人们对过去的思考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故址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历史,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故】
(形声。从攴(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故,使为之也。 、 《易·系辞传》-又明于忧患与故。 、 《礼记·礼运》-则是无故。 、 《国语·楚语》-夫有其故。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组词】
借故、 无故
2.
【址】
(形声。从土,止声。字本从阜,止声。本义:地基,基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阯,基也。从阜,止声,或从土。 、 《汉书·郊祀志》。注:“阯者,山之基足。”-禅泰山下阯。 、 《汉书·太元大》-丰墙峭阯。 、 宋·苏轼《奖喻敕记》-自城中附城为长堤,壮其址。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废祠之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