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7:24
住址:指个人或机构居住或注册的具体地点,通常包括街道名称、门牌号码、城市、省份等信息。住址是用于邮政投递、官方登记和日常生活中确认个人或机构位置的重要信息。
住址一词由“住”和“址”两个字组成。“住”表示居住,“址”表示地点或位置。在古代汉语中,“住”和“址”分别使用,后来结合成“住址”一词,用于指代居住的具体地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住址的含义和使用方式基本保持稳定。
在现代社会,住址不仅是个人隐私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基础。例如,政府通过住址信息进行人口普查、税务登记和紧急通知。同时,住址也反映了社会阶层和居住环境,如城市中心的高档住宅区与郊区的普通住宅区。
住址往往与归属感、安全感和个人历史联系在一起。例如,一个人可能会对童年时的住址有深厚的情感,因为它承载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在日常生活中,住址是填写各种表格时必不可少的信息,如银行开户、学校注册等。确保住址的准确性对于接收重要文件和包裹至关重要。
在诗歌中,住址可以被赋予象征意义,例如:
“在那条老街的尽头, 有一扇门,一个住址, 藏着岁月的秘密, 和心跳的节奏。”
住址可能让人联想到门牌号码、街道标志和邮政信箱。视觉上,它可能与整洁的街道、有序的房屋排列相关。听觉上,可能与邮递员的脚步声、门铃声联系在一起。
在不同语言中,住址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相似。例如,英语中的“address”与汉语中的“住址”都指代居住地点的具体信息。
住址是语言中一个基础而重要的词汇,它不仅用于日常交流,还涉及法律、行政和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理解和正确使用住址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住址的准确用法有助于提高沟通效率和准确性。
1.
【住】
(形声。从人,主声。本义:停留)。
同本义(站住)。
【引证】
《后汉书·蓟子训传》-见者呼之曰:“蓟先生小住。” 、 《后汉书》-春光已向梅梢住。 、 《南齐书·张融传》-融为中书郎,未有居止,权牵小船于岸上住。 、 萧悫《春日曲水》-舞余香尚存,歌尽声犹住。
【组词】
住歇、 住滞、 住后、 住锡
2.
【址】
(形声。从土,止声。字本从阜,止声。本义:地基,基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阯,基也。从阜,止声,或从土。 、 《汉书·郊祀志》。注:“阯者,山之基足。”-禅泰山下阯。 、 《汉书·太元大》-丰墙峭阯。 、 宋·苏轼《奖喻敕记》-自城中附城为长堤,壮其址。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废祠之址。